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陆、王心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40969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入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王阳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

材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集》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程朱二人和王阳明主张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对理学的态度及其依据(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王夫之对理学的态度提供证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以及历史影响。
2023-03-03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在战国时期发展了儒家学说,使先秦儒学日趋于成熟。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是提出了以性善论为内容的心性说,开辟了儒学心性思想发展的道路,它对宋明理学和心学有直接的影响。

材料二   董仲舒提出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宣扬阳尊阴卑的伦理观……他提出王道之三纲的春秋大一统的原则,抬高君权,独尊儒术,实行以德为主的德刑并用等政治措施……基本上符合时代的要求。

材料三   王守仁的心学,在主观上是为“破心中贼”以巩固封建社会秩序,然而由于他强调治学的“自得”,“自信”,坚信内心的“良知”……因此,他的“致良知”说却为思想解放开辟了道路,给解除陈腐的传统观念和进行社会变革以启迪。

——以上材料摘自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儒学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对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守仁心学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发展变化的特征。
2020-01-04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遢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清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28。
2020-02-06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