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5 题号:142760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与交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汉唐、宋元和明清三个阶段的对外交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材料一



(1)依照示例回答问题,填在相应的序号上。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材料三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世界大商港

材料一:泉州历代户数人口统计

时代名称户口
西晋晋安郡近4000户
唐天宝年间泉州23000余户
唐元和年间泉州35000余户,238000余人
北宋元丰年间泉州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
南宋淳祐年间泉州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

——《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二:


材料三:半个多世纪来,泉州出土了二百多方13、14世纪伊斯兰教徒的墓碑和石墓盖,上刻阿拉伯文、波斯文和突厥文,有浓厚异国情调的印度教寺庙石刻三百多方。

——《中华文明传真》



问题:
(1)材料一中,泉州历代户数、人口数据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宋较唐朝数据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对于研究泉州历史有何重要意义?
2019-09-02更新 | 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回答:
(1)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亚,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条从长安出发到罗马的理想路线(用当时的地理名称书写)。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3)丝绸之路被誉为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追述汉唐时期中国和印度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主要事实。
2016-11-18更新 | 6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汉语中外来词引入情况的特点。   
(2)根据表1、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汉语中外来词引入的变化。并指出外来词引入给我们的启示。
2017-11-17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