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1436098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儒家思想要生生不息,就必须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积极接受和吸收外部的文化因素,才能适应阶级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获得常新的生命。

——摘编自陈炎《从儒学的历史演变看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结合汉朝和宋朝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以下仅举两例。第一是周秦之变。东周“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孔子用“礼”维护了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培养了大一统文明担纲者“士”,用“史”凸显了审判罪恶的特有方式,萃取了礼乐文明的基本价值“仁”。老子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天下心为心”“以无私成其私”。法家擅于君权的运作,主张严刑峻法。秦朝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户齐民、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大一统,构建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本框架。但是秦朝的文化整合没有做好,这个任务留给了汉朝,董仲舒构建了天下——天子——天命的神学系统。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巩固了大一统。第二是唐宋之变。汉朝之后,儒家经典成为选官依据,手抄成本较高。豪族投资文化,建立起累世经学甚至累世公卿。但豪族士大夫祖尚浮虚,不堪重任。李唐一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颓废之躯”而崛起。但如何瓦解豪族势力?如何真正大一统?这是科举制度建立的逻辑,也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时代。但唐宋世风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佛教的兴盛,士大夫崇尚虚无主义,以至于“儒门淡薄难收拾,天下英才归释式”。宋代世大夫寻找的答案一是“祛邪”,重振礼义廉耻;二是“扶正”,学习佛教精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

——节选自李勇刚《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三者的本质差异。
(3)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
2020-02-23更新 | 1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古代东西方在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贱轻重皆有所称者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构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并且认为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面——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张树光、许松慧:《西方文明的摇篮一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儒学与古希腊文化的差异。

材料三   在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中,他经历了从以借鉴西方为重,到以中国固有文化为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所导致,同时也与西方的学说、主义在中国实践频遭挫折密不可分。——陈同《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杜亚泉》材料四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西洋文明浓郁如酒,吾国文明淡泊如水;西洋文明腴美如肉,吾国文明粗粝如蔬。而中酒与肉之毒者,则当以水及蔬疗之也。

——周月峰《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杜亚泉卷》


(2)依据材料三,分析杜亚泉形成中西文化调和思想的原因。材料四中杜亚泉认为“吾国固有之文明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2021-05-17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说:“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孟子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路线实现其“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而诸侯却完全背道而驰,推行一条“以力兼人”的“霸道”的路线秦国不遗余力地推行了韩非子的“霸道”思想,最终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王道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时期为什么诸侯大力推行霸道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一一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之际对先秦时期的儒学有哪些继承和发展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一一[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怎样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变有何作用
2018-01-05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