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22 题号:14574766
南北朝时期,南方高僧可以公开和统治者讨论“沙门(佛家)不礼王者”,而且受到大部分士人官员支持:而北方,佛家子弟提出“皇帝即如来”,甚至还出现“拜天子即为礼佛”的说法。这折射出
A.北方佛教与皇权融为一体B.传统伦理遭到极大地挑战
C.君主集权程度的南北差别D.世家大族在南方势力稳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魏晋时期,嵇康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刘伶更是蔑视名教,放浪形骸。这反映了(       
A.门阀政治导致士人归隐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C.纲常名教遭到彻底否定D.玄学成为当时统治思想
2024-01-01更新 | 1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他在《神灭论》中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会随之消失。“他”是(     
A.法显B.范缜C.玄奘D.鉴真
2023-11-12更新 | 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种极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据其教律,僧徒以乞讨为生,不事农业。 传至中国后,唐代时期佛教禅宗提出“一 日不作, 一 日不食”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等观点。这反映出(     
A.佛教与道教思想逐渐趋同B.思想文化发展多元性
C.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发展渐趋本土化
2023-10-13更新 | 3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