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9 题号:149207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3月,美国政府决定禁止向苏联、东欧各国出口战略物资,拉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遏制战略的帷幕。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2——1960),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19548月,美国政府决定此后“专注于对苏联战争潜力有重大意义的物资和设备,不再要求管制那些次要战略物资”,对中国则“继续维持现行管制水平”。从60年代起,直到冷战时代结束,美国冷战战略的打击的对象逐渐从中国转向苏联,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逐渐从禁运战略物资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摘编自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经济遏制战略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调整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经济遏制战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01-30更新 | 24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时期建造的帕提农神庙,帕加马的宙斯祭坛,还有雅典卫城,整个建筑群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建筑通过他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造型颜色,材料的质感以及建筑本身的绘画、雕刻所带给人们的强烈且巨大的震撼……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的组合方式以及艺术修饰的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建筑长达两千多年。

——摘编自李智勇《论古希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材料二   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近代以来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整体生产潜力有限,而且低地平原的散乱分布,导致这个半岛很难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相对较小的面积供应着众多的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众多不同民族的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难免产生民族间隔阂,易引发民族冲突并代代相沿……巴尔干半岛地处交通要道,各主要强国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该地,极其严重地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

——摘编自豆丁网《巴尔干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

材料三   希腊内战(1946年3月30日—1949年10月16日),实际上是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同受英、美支持的政府军之间的战争。下表是希腊内战大事记:

1941年希腊共产党开始组织人民武装对抗德意法西斯
1944年希腊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英军护送希腊流亡政府回国,共同镇压希腊人民武装
1946年希腊民主党执政,恢复君主制,镇压国内民主力量
希腊共产党再度组织武装斗争,在解放区建立临时政府
1947年美国取代英国直接参与镇压希腊人民武装
1949年临时政府被颠覆,希腊内战结束,但出现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分裂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卫城建筑群的鲜明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该地“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事例两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希腊内战的国际因素。
2021-04-23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首相希思试图以英美“天然关系”取代英美“特殊关系”,以利英国加入欧共体,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欧共体发展为独立实体,通过建构平衡的欧美关系令英国“两头受益”。由于这一时期美欧关系日趋紧张以及美国对维护其联盟霸主地位的坚定决心和尼克松一基辛格外交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东西方的“缓和”“多极化”等原因,希思虽成功引领英国加入欧共体,却在两次“尼克松冲击波”“欧洲年”与中东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与美国发生冲突。受困于对美国的全方位依赖,希思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英美“特殊关系”得以再度复兴。“天然关系”是一种极具灵活性与弹性色彩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它反映出一个中等强国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与努力。

——摘编自梁军《爱德华。希思对大西洋联盟政策的调整与英美关系重构》

材料二   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摘编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思当政时期英美关系调整的原因,并简评英国构建英美“天然关系”的努力。
(2)材料二强调中国应致力于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关系?这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外交战略变化的主要依据。
2022-05-14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