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4921402
《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这则史料无法用于研究明朝
A.赋役制度B.户籍制度C.基层组织D.优抚政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西汉初,刘邦“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普”者置以为三老,县乡三老并不是县廷属吏,没有禄秩,只是享受免服徭役的优待,与县令、丞、尉共同教化百姓。汉初三老的设置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B.加强基层治理
C.推动儒学普及D.实现地方自治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古代中国,农村基层管理起初是“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正)变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村委会成员”。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农村基层管理制度变化的特点
是(     
A.保证基层社会管理稳定B.建立在小农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C.保证政府对人民的控制D.由血缘“自治”转向直接民主
2022-09-24更新 | 1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世纪前中期,在东南沿海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儒枭”群体。“儒枭”往往家财丰厚,通过捐纳钱财获得功名,但仍以经营工商业或农业为生。他们与出身正途、以读书为业的地方“儒士”群体展开了或明或暗的权力角逐。这反映出(     
A.传统经济形态向近代转型B.选官体制逐渐开明开放
C.儒家思想丧失了正统地位D.四民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2023-05-03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