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9 题号:149484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地方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凡遇重大政事须报决于中央。这当然便于对地方实行垂直统治。但地方权力的分散与弱化同样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这与统治者所追求的整体目标相悖。尤其是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权力分散且弱化的地方机构就更会显露其弊端,督抚体制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督抚是总督与巡抚的合称,最早出现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这个时候巡抚也还只是临时性派遣工作。此后,督抚经常出现罢设的情况。尽管督抚屡有罢设,但由于督抚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中央衔接地方行政职能,最终在嘉靖年间成为了一种常设职务。

——摘编自林乾《论明代的总督巡抚制度》

材料二   作为地方最高官员的总督辖一省或两三省军民要政,凡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都由其奏请升调免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专务总督有漕运、河道等名目。清代巡抚职权与总督略同,地位低于总督。清制,除四川、直隶不设巡抚外,每省一员。巡抚是实际上的省级最高长官,无总督的身份,但独当一面。清代在省一级虽然确定了以总督和巡抚为军政首长的制度,可是中央朝廷对督抚们在工作活动中的控制极严。一切较为重大的政务都必须奏报皇帝,等候批示。如果督抚们偶有越轨行为和不顺意之处,立予法办。

——摘编自王跃生《清代督抚体制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督抚制度设立的目的及其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明代,清代督抚体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   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先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钱穆《国史大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2021-09-24更新 | 1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实际上是选举社会。制度性的上升流动不仅成为持久的结构性流动,而且使社会的基本结构成为流动性的结构。由儒生文人作为官僚主要来源所构成的一种特别的社会流动通道,发挥了独特的社会整合与调适功能,从而消抑了中华帝国的整体性变迁的可能性,阻止了革命的爆发。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社会上层向中间阶层和社会下层的流动性更强,贵族的衰落是常态。由于海外贸易的扩展,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独立。中间阶层向社会下层的垂直流动也屡见不鲜,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农民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租地农场主社群初步形成,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耕农的下层部分转化为农业雇工。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移民选择从乡村到城镇,不再专门从事农业活动,转而从事乡村工业生产。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至晚清“选举社会”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2023-01-15更新 | 1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个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哪一项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中央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并指出这项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
(3)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8-09-29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