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14960218
从1876年到1894年,清政府陆续向西方各国派出了大批驻外使节,包括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崔国因等22位正副公使和黄遵宪、张德彝、钱德培等大量的使馆参赞、翻译及随员。这一做法
A.体现了晚清外交体制的转变B.旨在推动洋务运动的顺利开展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表明晚清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D.“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2019-08-11更新 | 16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甲午战争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西艺非要,两政为要”“变法”“变科举”“储才”“奖励工商”“护商”“劝工”等主张,洋务运动在军事、工商业、教育、政治等方面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可以证明
A.洋务新政保障了国家安全B.洋务派率先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C.中体西用出现了根本变化D.洋务运动客观上助推了维新变法
2020-09-10更新 | 29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翻译以军事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后扩展到声光化电、理工医农等方面,以及政治、教育、商务等。张之洞1898年著的《劝学篇》把西学分为“西政”“西艺”“西史”,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促成制度变革
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出现
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019-01-26更新 | 2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