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5071215
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据此可知,“关市”的设置(     
时间文献记录备注
景帝前元元年
(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史记·匈奴列传》
安帝永初中
(110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初平元年
(190年)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后汉书·刘虞传》
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B.是管辖少数民族主要手段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D.为治理少数民族奠定基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是2021年中国关于秦汉时期考古的重大成果。专家指出,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和1千多件青铜鼎及漆木器陪葬,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这表明(     
A.广州市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
B.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
C.秦汉南方与中原得到同步发展
D.古代南方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
2022-07-12更新 | 2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晋书》《江统传》载江统《徙戎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有关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矛盾B.内迁民族有潜在动乱危险
C.作者主张将内迁少数民族迁回故土D.其主张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2024-05-28更新 | 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出现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族不断扩大种族认同观念增强B.国家统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唯一纽带
2020-11-06更新 | 3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