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5315169
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霸权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垮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个阶段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其间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硬件的革新扮演着主要的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再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第三个阶段即从200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小,个人成为主角,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世界被进一步拉平了。据此回答


(1)作者将全球化进程上溯到1492年,你认为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2)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推动全球化的原因既有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国际组织的建立。试在这两个方面各举一例。
(3)你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承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自6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摩擦范围不断扩大,摩擦的领域也从低级产品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迫于政治和经济压力,为扭转经济形势,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其后,日本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影响,然而过剩的流动性促使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泡沫化阶段。随后,日本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经济,短期内的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房市股市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在随后的萧条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又一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用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却未能使经济走出低谷。

——摘编自毛琰《“广场协议”后日本货币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日“广场协议”的看法。
2024-05-14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请你谈一谈,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应该如何应对?
2024-01-22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家团体力量地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言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构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2018-02-10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