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226692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承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自60年代开始,日美贸易摩擦范围不断扩大,摩擦的领域也从低级产品过渡到高附加值产品。……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迫于政治和经济压力,为扭转经济形势,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其后,日本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影响,然而过剩的流动性促使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泡沫化阶段。随后,日本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经济,短期内的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房市股市崩溃,日本经济陷入了低迷。在随后的萧条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又一次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用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却未能使经济走出低谷。

——摘编自毛琰《“广场协议”后日本货币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广场协议”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日“广场协议”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项目


20世纪70年代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

2016-11-27更新 | 2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输入。这严重侵犯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高昂的谷物价格势必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和利润的降低。工业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商业资产者力量日益壮大。而一大批政治经济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1846年,在激进的自由贸易派推动下,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保持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这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政”成为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其做法和特点,都深深影响到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家干预经济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2017-06-19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下半年,中国和正式建交的国家(瑞士、瑞典和丹麦等)发展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民间贸易团体保持积极的接触,针对“禁运”政策的推行,我国取了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从1951年起,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改为易货贸易。在坚持先进后出的前提下,采取直接易货、记账易货、联销易货、对开信用证等多种贸易形式。基本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禁运”,加深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开拓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易关系也是中国对外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书文等《中国近现代开放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518日,国务院成立了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人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访问和考察,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先后遭遇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74年和1975年两年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出现了负增长。70年代下半期,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回升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不仅愿意扩大对华易,也愿意向中国提供贷款优惠,甚至进行投资。回国后,他们纷向中央建议: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地吸收外国资金,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对外贸易的对象及其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的举措及有利因素。
2024-05-20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