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教育的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15585041
文学革命与中华优秀文化。

材料一   胡适、陈独秀发动的文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白话为工具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各地文坛纷纷创办白话文刊物。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北京各区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办有半日学校、识字班等教育机构。这场“阅读革命”把民间文化思想和词汇带进贵族文学里,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基础得以动摇,把以文言文为工具的精英文化改造为白话文为工具的大众文化。从1920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

——摘编自逢增玉《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均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1世纪,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趋同化现象,它将模糊原有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本民族的文化越有活力,越是刚健、自信,就越能自由开放地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员。

——摘编自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学革命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知识点】 教育的复兴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著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认真分析材料一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统计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有何变化?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的进步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
(3)材料三中的“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人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深空探测活动的历史条件。
2016-11-18更新 | 1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极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2018-10-14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根据材料,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图一、图二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2022-03-2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