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4 题号:1573450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随着铁路的兴建,促进了贸易地区的扩大。进口的工业消费品应有尽有,出口的农矿副产品包罗一切,甚至清政府禁止出口的粮食及豆类也被大批掠夺出口。……进口方面,消费资料占70%至80%以上,出口方面,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占80%。据1910年统计,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82.4%,其中直接消费品又占65.4%,而生产资料只占17.6%,机制品仅为6.8%。在6.8%的机器制品中,大部分还是外资工厂的产品。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1956年,生产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4.86亿美元上升到14.32亿美元,占比相应从83.4%提高到91.6%,其中机械设备进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22.5%上升到53.6%,生产原料进口占比由1950年的60.9%下降到38.0%。生活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1.31亿美元,但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6.6%下降到8.4%。

——摘编自李钢主编《中国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浇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1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天津大事年表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1906年天津电车电灯公司举行环城有轨电车通车典礼
1906年4月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举行成立典礼
1907年2月《醒俗画报》创刊。宗旨是唤醒国民,矫正陋俗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3)依据材料归纳天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2019-05-02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用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

2018-02-20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