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 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2 题号:158737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蕃)》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印度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亚洲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埃及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坚持游击战争,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者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材料三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材料二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 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 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7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19世纪60年代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经营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控制,严重损害了埃及的主权。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埃及政府计划在尼罗河中游建造阿斯旺高坝,为此必须收回运河主权。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运河航运由埃及负责管理。这引起了英、法极大恐慌,随即联合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面对强敌,埃及军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埃及人民的正义行动,不仅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反对西方列强的运动,也促使英、法国内矛盾激化。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停火议案,英、法被迫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战争最终以埃及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认识。
2022-06-05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817日,印尼宣布独立。同年10月,荷兰返回印尼,力图重建殖民统治。19477月,荷兰对印尼共和国采取警察行动。次年1月,荷兰、印尼在美国“伦维尔”号军舰上签订有利于荷兰维护其殖民权力的《伦维尔协定》。19489月,印尼共和国政府镇压了共产党领导的茉莉芬起义。同年12月,荷兰攻占印尼共和国首都日惹。1949329日,美国明确主张支持印尼独立,并希望印尼尽快建立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之后,美国转而向荷兰施压,支持联合国关于停火、释放政治犯、荷军撤出印尼的决议。4月起,美国积极介入荷兰、印尼谈判。7月,印尼政府重建,荷兰与印尼停火。11月,荷兰、印尼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规定荷兰于当年1230日向印尼联邦移交主权,结束荷兰对印尼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摘编自刘莲芬《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转变的影响。
2022-10-19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