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614878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外援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发展的世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为什么会从盟友到对手?美苏之间的对抗,对当时世界格局、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些新兴力量在崛起?这使战后初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剧变的标志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变的根源是什么?
2019-01-24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处于不断演变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二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材料三据统计1997年世界贸易额已达到7万亿美元,世界贸易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增长率高出2倍。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也迅猛增长。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到1996年底累计已达3.2亿美元。4万家跨国公司及其它们30万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把世界经济连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二战以来欧洲在经济方面走向联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干涉或不干预他国内政。……八、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解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1955 年《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所起的作用。简述亚非会议所体现的精神及其内涵。

材料二   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了积极作用,南斯拉夫是发展 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不愿加入“华约”集团,而是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亚非会议的基本思想和方向对铁托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他赞赏不结盟政策,努力从第三世界中寻找朋友。1956 年 7 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三位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确认积极的和平共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1961 年在开罗举行的有 21 个国家参加的筹备会议上,签署并发表了《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 的声明》等文件。宣布:主张立即无条件、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灾祸的唯一办法”。宣言提出非集团的原则,表示“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三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 朋友,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动谁。”“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 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我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自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的讲话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所开展的活动。
2021-02-04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