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6155053
下表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部分地区粮仓统计(单位:个)
地区大都通州顺天府北京
官仓22135216
义仓4162
A.常平仓制度确保了粮食安全B.义仓和社仓的设置已较为普遍
C.都城是救灾备荒的唯一重点D.社会救济仍然依赖于封建政府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和民间多有救济和优抚的举措。隋朝鼓励民间设立"义仓",北宋时设有"惠民药局",明清时期民间设有"普济堂""清节堂"和"存恤院"等。这些机构的名称表明中国古代
A.救助带有教化色彩B.政府始终以民为本
C.民间组织作用上升D.救助体系趋向完备
2022-01-21更新 | 2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长安和洛阳以及地方州道的佛寺广设“悲田养病坊”,由专门的僧人主持,朝廷设专官管理,对贫病孤老进行布施。在此后的百余年中,“悲田养病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说明当时(       
A.官府全力扶持佛教发展B.佛教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C.扶贫成为佛教核心任务D.宗教慈善事业得到发展
2023-11-25更新 | 1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古代思想家以体恤民本为己任B.政府干预着眼于社会的弱势群体
C.社会治理呈现互助协作的特征D.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2022-12-01更新 | 2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