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61657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

——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

材料二   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一一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一一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

——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其一头连接着党的革命、建设历史伟业,一头则紧密关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11月,邓中夏等秘密创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泛收集马克思主义先进书籍,并在李大钊等人支持下,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亢慕义斋”。在一些工人运动领袖领导下,天津、唐山等地成立了工人图书馆,不断向工人传递新知识。1931年中华苏维埃中央图书馆成立,在其推动下,干部群众中出现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良好氛围。1936年中共中央在陕北成立鲁迅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重要机构,为清除党内错误思潮影响,更是成立“流动图书馆”进行理论学习。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要求各地要对历史文献作出保护,一些重要图书和文献不断向解放区图书馆汇集,如当时的晋绥图书馆就收到书籍和字帖等数万种。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对旧中国图书馆进行改造,对旧有藏书进行严格审查,别除其中反动、荒诞和淫秽书刊,并补充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进步书刊。在做好重要历史文献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以推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强化横向联系和积极做好图书调拨、统一编目和馆际互借等方面的工作。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口号,在此基础上,文化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各类图书馆的发展方针及其基本任务。此后,我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走入国家发展规划,至197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达到了1256所,高校图书馆也增至598所。

——摘编自胡洪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对于“图书馆实质上构成了党同人民联系的中间平台”的认识。
2024-04-30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4年,经叶卡捷琳娜二世批准创办斯莫尔尼女子学院,并开办了平民班,学院培养目标是培养理智稳重、品行端正、行为得体、道德高尚、不矫揉做作、具有一切美德的女性,课程设置包含了西方与本国文化知识。建立莫斯科儿童收养所,教授劳动技能并予以适当的文化教育。1786年颁布《国民学校教育章程》,这是俄国首次对国民教育立法。在省城兴办了26所先进中心学校,在中小城市兴办大量小学。法律赋予了妇女管理和处理家庭财产的权利,受过教育的女性能够在家庭中积极发挥作用。教育也激发了妇女在文学领域的探索兴趣,十八世纪晚期妇女文学作品首次得到出版,知识使女性走入社会公共领域,妇女的职业化成为可能。

——摘编自朱川豫《试论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妇女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捷琳娜二世妇女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卡捷琳娜二世妇女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3-09-18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中外接触日益频繁,一些驻外使节和出洋留学的知识分子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图书馆思想、办馆模式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舆论和学习榜样。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创办藏书楼,在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创办北堂图书馆;1894年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915年实行开架借阅;1903年武汉建立了文化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向世人开放,同时打破旧式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采取开架式供人阅览。京师图书馆与浙江绍兴古越藏书楼的建立和向社会开放,使中国的图书事业从此由以藏为主走向藏用结合并开始进入以用为主的阶段,这是近代图书馆事业进入历史新时期最明显的标识。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特点和意义。
2024-04-30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