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16201931
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国内网络文学用户达1.95亿人,汉语原创文学网站超过500家,全世界汉语文学网站超过4000家。一个大型文学网站一天收录的各类原创作品可达数百乃至数千篇。这表明(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共享B.传统出版行业逐渐被取代
C.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D.国人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在埃及建立了“世界图书馆”,其鼎盛时期拥有藏书近50万卷册,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按字母排序的图书馆目录。亚历山大除了派人去雅典采购书籍和邀请学者,还规定所有造访亚历山大的船舶都要留下一份书籍留存于图书馆。亚历山大的这些做法(     
A.体现出雅典的文化成就突出B.维系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稳定
C.有助于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D.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2024-05-29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据统计,宋代藏书家人数较前代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此现象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学作品大量涌现B.造纸术的发明推广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发展进步
2023-08-02更新 | 1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山海经·海内经》中有“洪水滔天……繇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在1923年《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他认为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出现“禹”这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禹”的定义是“禹,虫也”,因此,“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遂公盨(2002年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被偶然发现)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内底铭文首句的“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天命禹平治水土,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围绕大禹治水史料和解释,说明(     
A.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应当以最新史料为据
B.神话传说保留了远古信息,可以直接为进一步考证提供证据
C.应综合鉴别多种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D.立场方法及史料的局限性是造成对历史不同解释的主要原因
2023-12-23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