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63515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累财巨万的富豪,越礼僭制便成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贫民走投无路,只好聚而为盗或揭竿而起。西汉统治者决定严格礼制,撞过则责,位借则诛。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日:“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其后霍氏诛灭。汉文帝强调:“上节用则国富,君无欲则民安”。朝廷采取抑商的手段,迫使商人放弃对奢侈品的经营,并引导他们归之于农,以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考核各级官负时,把为政清廉作为升迁的重要条件。对于普通百姓的俭朴行为也予以褒奖,立教乡里,劝善纠恶,抑奢果俭。

——摘编自全晰纲《简论汉代抑奢思想》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最早开始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供应基地东北地区,以劳动竞赛的形式开展,到1950年底全国范围地开始了增产节约运动。在农村推行爱国丰产运动,精耕细作,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商品粮食、工业原料作物、外销物资等等。在企业实行经济核算,改进经营管理和生产方法以克服浪费。工人阶级纷纷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的战斗口号,竞相参加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以华北地区为例,全区195211月完成增产节约计划的数字比10月份提高19%.12月又比11月提高25%,使1952年全区增产节约6万亿元的计划,到12月底超额24%胜利完成。

——摘编自郑博、韩永安《论建国初期增产节约社会风尚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抑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增产节约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
2023-10-11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之法源于先秦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的依据则为李悝的《法经》,后改法为“律”,后世便以“律”为法治之名。秦朝的律并不仅仅指刑律,还包括很多行政中应用的各种规章,如:农业管理有《田律》,市场管理有《市律》,货币及财务有《金布律》,等等。秦朝的律法中有大量的律条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很少会从臣民角度考虑律法的合理性。在律法的具体实施方面,秦朝特别重视臣民对律法的了解,统治者认为只有臣民都明确地知晓法律具体条文,才能使他们有法可遵。所以秦朝的各法律条令都会向民众公布。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民众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

——摘编自徐岩《浅析秦朝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年,陆贾建议汉高祖刘邦效法商汤、周武王“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实行“仁义”。文和武,也就是德和刑的两手,其各具用途,必须并重,使相济为用。汉初黄老思想虽对秦代的专任刑罚持严格的批判态度,但并不否认法律的重要性,也强调“明具法信”“进退循法”。黄老学说提出“刑不厌轻”“罚不患薄”,这与秦代重刑学说有天壤之别。这种思想立足于道家的无为,却和儒家的仁政观点有很多相通之处。从汉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到惠帝、高后时的“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及文帝、景帝各代的“除肉刑”等,就立法者意愿来说,都是要改变秦代暴政,要求宽减刑罚。

——摘编自田大治《论汉代的德主刑辅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法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初年的法治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治对社会的影响。
2023-11-23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孝武皇帝(汉武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葳、貉、朝鲜,廓地斥境,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夏侯)胜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死亡)者半……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引自《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功过?
2021-04-20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