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166170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62收复台湾,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684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康熙皇帝亲征,抗击沙俄侵略
1727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1762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71土尔扈特部东归

(1)指出材料中收复台湾的历史人物。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反映清初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还有哪些措施?
2022-07-01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交融和边疆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魏主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三   清朝统一西域后,陆续从甘肃河西、陇东各府县招募无业贫民迁往天山北路屯住。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廷在东北和西北设立黑龙江、伊犁等将军,屯重兵于边疆,定期巡边。将军管理辖区内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等。清廷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
2022-01-21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均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为适应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是什么制度?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2-08-22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