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66225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丝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类钞稗》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新兴经济因素发展迟滞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农耕经济,而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材料四 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经济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简述其出现的原因。
2020-06-20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晚明与晚清”

材料一 “晚明”在中国历史演进中具有独特性。关于“晚明”起讫时间的讨论,一般学术界把万历(1573年始)到明代灭亡前这一段时期看成是晚明时期。关于“晚明”的时代定性问题,目前学界以“晚明”为题的一些专著虽有研究视角之差异,或重视明代外部环境,以对外交往与货币形态为切入点,或强调明代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变异态势与趋向,其结论无不以晚明为一个转型的时代为旨归。

——摘编自李佳《君主政治的演进与权力关系格局》等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些思考并没有真正“醒世”,20年光阴在昏睡中丧失。洋务运动30年,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经过庚子(1900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视角,结合所学,简述“晚明为一个转型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的起讫时间,结合所学,简要阐释“洋务运动30年,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用一个核心词提炼“晚明”与“晚清”的时代特征。
2024-05-12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明时期,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松江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时称“松江棉布,衣被天下”。棉纺织业内部显现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明中叶之后苏松地区大量棉业市镇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受到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的新兴因子发展缓慢。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印度的棉布进入英国市场,迅即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出于对传统羊毛业的保护,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但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内制造商对于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明时期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是如何借助棉纺织工业确立其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的。
2022-07-18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