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16659197
(2022·全国广东·20节选)[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一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宋时期,政府在各地设置了大量的牧监(牧场),牧监需要开发、管理和发展国马数量。唐代前中期,牧场主要设置在西北地区.那些地区一般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很少出现与民争利的问题;到了玄宗时期,还不断开发牧监屯田。宋代的牧监主要集中在京城周围,这是人口集中程度十分高的地区,所以牧监与民争利的情况十分突出。而两监牧吏卒杂费及所占地租,为缗钱五十三万九千有奇,计所出马为钱三万六千四百余缗而已,若不更制,则日就损耗。于是卒废之,以其善马分隶诸监,余马皆斥卖,(牧地)留枚牧外,听下户耕佃。宋代牧场已不再为牧监生产刍秣为主要目的了,其目的在于增加国家税收以买马。

一一摘偏自刘勇明《唐宋之际马政变革研究》

(l)根据材料指出唐宋之际牧监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017-05-02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评价迁都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洛阳伽蓝记》卷四

材料二   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三   484年,北魏政府诏令规定:"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

——《魏书食货志》

材料四   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是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经过这一场伟大的民族融合,早先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不再以一个单独的民族存在了,他们都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汇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经历了民族融合洗礼的中华民族,由于其他民族血液的补充,我们古老的民族与文化,都获得了新的力量,变得更有朝气,生机勃勃。

——《改革通鉴》


请回答:
(1)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直接促成了材料一中描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是哪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评述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
2021-04-01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