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5 题号:16966732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摘引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一)》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商朝“控制并加强地方统治”的制度并阐释其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武帝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皇权与相权”关系上的重大制度变革。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汉朝、唐朝相制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3)结合所学知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2018-02-05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除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外,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另一对矛盾是什么?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7-10-2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制度的影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7-12-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