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582317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制度的影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名称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对其评价。
2023-11-28更新 | 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实行独相制,开创了宰相任免制。发展到东汉时期,宰相权力逐渐向尚书台转移,尚书令成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而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变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   唐朝前期,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和左、右仆射在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的政事堂讨论国政,集体做出重大决策。最初仅限于三省长官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后来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行使宰相职权的官员也可参加政事堂会议,他们以本职加上“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义,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高宗以后,则多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参加政事堂集体议政,行使宰相职责,集体宰相制由此逐渐形成。这就使参政议政的人员范围明显扩大,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峰飞《论三省六部制对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隋唐宰相制度演变的趋势及隋唐时期三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政事堂集体决策的作用。
2021-10-21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制定了一套规范官吏行事的“守常之法”,使官吏在从事政务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以法治官”的目的。唐太宗对中央官员的编制仅定额为730员,并从一开始就将官吏的一切政务活动都纳入法治轨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对各级官吏选拔、任用、考课、奖惩、监督和体制等管理制度。

唐代统治者在行政法律上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警戒官吏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承袭了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对官吏的行政失职与渎职的处罚,往往采取“赎刑”、“官当”等方式具体执行。这既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又能达到惩治行政失职与渎职行为的目的。由此不难看出,唐初统治者在行政立法上考虑得是极其周详的,这些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统治的维护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行政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行政管理方式。
2019-02-13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