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70029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通“返”)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描述了他登科后骑着马在京城游街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推行的新的选官制度,并分析这选官制度的历史作用。
(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度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封建官僚机构形成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创新的表现。并从当时的“历史潮流”的角度,阐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主要职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的原因。
2023-11-25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指出:“欧洲日本封建灭而民权兴,中国封建灭而君权强。”所谓“君权兴”者,即指以君主为中心的社会等级系统中的君主专制权力,而等级爵制则是实现君主专制权力的有效工具之一。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与奖励军功密切关联,但不仅仅是一种按功行赏的奖惩制度,更可视为通过等级体系对社会及全体民众实施严密监控的控制系统。“民之爵也,生以为爵位,死以为号谥”。凡秦国民众,只要取得“官爵”,均享有与地方官吏分庭抗礼的政治地位。“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

——摘编自王宝萍《浅析商鞅变法建立的强制性社会控制系统》


(1)据材料试从制度建构角度概括秦国二十等爵制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二十等爵制的影响。
2021-11-18更新 | 1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赋税制度是商鞅新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鞅在秦国全境推广了县制,各地行政结构趋于划一;又通过“为田开阡陌、封疆”,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区划和亩制,这就给统一田税征收扫清了障碍。商鞅遂决定采用“訾(计量)粟而税”的办法均平田税。商鞅于变法初期曾号令全国,“民有两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民的家庭形态就由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的“室”,转变成了以一夫一妻为主体的个体小户,不仅户赋征收单位变化了、增多了,同时也使秦民的基本劳动单位很快实现了个体小农化。秦孝公十四年起又增设“口赋”,分“算赋”(成人税)和“口钱”(儿童税)两种,在秦国开始加征人头税。商鞅认为“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于是在相对减轻农业税收的同时,有意加重商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耕战能力。

——摘编自《商鞅变法中的赋税改革》

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实行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为确保租庸调的顺利实施,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手实、户籍、均田、租庸调之间互为依据,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赋税改革的具体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赋役征收依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税法实行的背景。
2023-01-14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