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72018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因明制,属平西、定南诸藩镇抚之。至雍正初,而有改土归流之议。四年春,以鄂尔泰巡抚云南兼总督事,奏言:“云贵之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遵至以盗治盗,苗、倮无追赃抵命之,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割蔓塞源,纵兵刑赋事事整饬,皆治标而非治本。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六年,复铸三省总督印,令鄂尔泰制广西。於是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苗亦归化,间有叛逆,旋即平定。

——据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九》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土归流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知识点】 疆域的奠定 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   清代新疆屯田主要有兵屯、民屯两种,另外还有回屯、旗屯、犯屯等不同类型。兵屯,主要由绿营兵从事屯种。民屯,又叫户屯,官府在陕甘地区招募贫苦农民,提供车辆、口粮,并有计划地组织迁移,到达新疆后还借给其口粮、住房以及土地、籽种和牛具。以八旗闲散兵丁为劳动力的屯田形式,即是“旗屯”。犯屯的劳动者由各地押解到新疆的各类犯人组成。“回屯”是政府将居住在天山南路的部分维吾尔族农户移到天山北路伊犁盆地进行屯垦。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屯田的初始阶段,多直接服务军事行动,时断时续,全部属于兵屯。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六十年(1795年)为兴盛阶段,该阶段民屯、回屯、旗屯、犯屯渐以推广,尤其是民屯。从嘉庆元年(1796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为艰难维持时期,嘉庆末道光初,南疆发生了大规模的张格尔之乱,通过勘定叛乱,道光帝觉得“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深刻认识到屯田的重要性,大量招募内地民户屯田新疆。从同治三年186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为复兴阶段。1887年,首任甘肃新疆巡抚刘锦堂对旧有之屯田制度进行了变革。

——摘编自李新伟《清代的新疆屯田》等资料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康乾时期和晚清在新疆屯田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作用。
2023-12-05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

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

——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
2020-11-26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边疆治理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匈奴和汉廷之间或战或和,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汉廷吸纳了许多草原作战的技术以北米对对抗匈奴,甚至用于长程征……胡汉之间也有互市,双方经过边腰贸易彼此来往。两汉与匈我长期对抗,直至匈奴内部分裂离散。留在草原的南匈奴和其他余部逐渐汉化。无论是战是和,经什不断接触,中国文化增加了新的成分。

——整理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中国某朝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西汉时期处理匈奴问题的措施,试概括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主要方式及其政策。
2021-02-05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