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74092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行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必须集合到县域接受官员的查验,以使“问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汉代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是民户的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成以后,再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是任意迁徙,隐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徭役者,均有对其严厉惩处的条文。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宋代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户籍法律出现了编敕、编例,敕律并行的状态。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土地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两宋册籍名目繁多,地籍与户籍分离,户籍赋税功能分化,从“两税版籍”到“丁口账簿”及至“五等丁产簿”等,这些册籍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都是宋朝征税派役的依据。此外,两宋实行保甲制编户,“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民”代“兵”,察纠非违,维持治安,强化了封建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控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相比于汉代发生的新变化。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户籍制度对地方治理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蒙古主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其馀杂犯,量情笞决;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民匠限地一顷。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五十九》


   


【思考】依据材料,元朝户籍除按民族、宗教外,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基于什么考虑?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023-11-04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阳(籍贯)户人荆不更(爵位)蛮强
妻日赚
子小(“小”“大”是课役身份的标志)上造(爵位)
子小女子駝
臣(奴隶)日聚
伍长(职务)

——摘编自里耶秦简户籍簿(节选)

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     白丁     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拾叁岁               小女
一亡弟妻孙年基拾陆岁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粗二石

甘亩永业

肆拾肆亩已受                                   廿三亩口分
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                      一亩居住园宅
八十七亩未受

——摘编自《(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

提取两项有关秦朝与唐朝户籍登记内容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5-21更新 | 3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   唐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和工商业、服务业人口大量向大中城市集中流动,突破了原有的官府户籍控制和管理体系。为此,唐政府提出“乡村户”和“坊郭户”,施行城乡户籍分治。针对因京畿集中政府各级机构,造成京畿地区的民户杂役繁多、不堪重负的窘境。政府主动适当开放一些杂任杂匠岗位,由“无籍及浮籍人充任”。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在各地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后面临的两大困境——户籍管理和财政税收问题,也给如何解决城市外来浮寄人口提供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宁欣《唐朝如何管理城市流动人口》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后期京城流动人口管理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2020-08-05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