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7 题号:17563999
20世纪初的中国,黑暗中有火花喷现,在经济、思想、政治方面有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振兴实业”的舆论宣传和为此而着力提倡的国货运动,---爱国华侨也竞相归国投资办厂和努力推销国货产品。1915年日本提出阴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人民更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一时间人人以用国货为荣,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摘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1)据材料一,分析上海城市在1895年前后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上海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当时,上海城市中人口才200万,工人占了四分之一。

——邢建榕《近代上海不仅是商业性消费城市》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上海城市阶级结构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
2020-11-19更新 | 2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2-10-18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近现代对外贸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

——据陈争平《1895一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一1931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10-16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