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6368990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1927年初,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声称: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在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划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以为今天只能做国民革命,仿佛多做了一点便违反了革命铁律。现在知道,革命就必须超越这个限制,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做到工人农民及其他被压迫阶级的民主独裁制,集中铁路、航业、矿山、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共决议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从图1到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得出的一条认识,并做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船旧址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史料价值。
2021-09-06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之党是近现代历史的依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大事记(部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8年11月到
1930年1月
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等三篇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942年开展延安整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声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1月6日,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6月18日,邓小平对安徽省委书记说:不要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邓小平时代》改编


(1)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表中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为实现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怎样重大的决策?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9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史实。
2021-05-02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

——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

2018-11-28更新 | 17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