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17641238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内蒙古地区的考古研究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的货币。如在赤峰市蘑菇山某一战国遗址发现货币三十余斤,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方足布68枚、尖足布5枚、刀币108枚。由此可知,当时(     
A.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B.存在一定区域商贸联系
C.货币使用状况日益混乱D.华夏认同意识逐渐形成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先秦时期的民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农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
B.劳动人民自给自足的生活
C.精耕细作农业的逐渐成熟
D.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较轻
2022-07-09更新 | 5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通过对位于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考古发现,在距今约48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此处先民还以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而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先民已开始种植原来在旱地种植的粟,据此可知截至春秋早期(     
A.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南北之间存在经济交流D.土地开发程度较高
2022-11-07更新 | 3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有学者认为,都江堰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四川人的经验,是土著文化,它不同于关中黄土地带的治水经验。其意在强调(     
A.四川土著文化起源最早B.各国纷纷新建水利工程
C.地域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D.地理环境影响治水技术
2022-08-27更新 | 2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