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局部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9 题号:17784174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材料一   关于卢沟桥事变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81日)
公开信《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民主人士沈钧儒等联名发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救国(19367月)
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负责人往来信函,其中193766日信函中写道,日本增兵华北,平津局势紧张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日)
《举国一致的精神》:表示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命自卫的精神”“保证我民族决不致衰亡,《大公报》(1937712日)
中央档案馆藏《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
《欧美注意远东局势,英美协商尤密切》,《申报》(1937715日)
《德国现守中立态度》,《中央日报》(1937715日)
日本参谋本部《对华作战纲领》:拟到1938年初,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937716日制定)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宣布准备抗战(1937717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驻苏大使《蒋廷黻报告苏联对列强调停中日冲突态度致孔祥熙等电稿》(19377月)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1937825日)
近卫文唐(19376月至19391月任日本首相)回忆录《日本政界二十年:近卫手记》
其他资料臧运祜《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杨青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2004》,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平津沿线(保定附近以南)堡垒构筑要图(1937120日调查)》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绘制
照片:二十九军士兵在卢沟桥上抗击日本侵略军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从九一八到卢沟桥事变
中国各界对卢沟桥事变的反应
国际社会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应密切联系主题。
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末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年1月3日,日本侵占锦州,进逼中国关内。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对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局面和足以损害美在华权益,违反“门户开放”及中日间的任何协定、条约,美国均不予承认。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

1941年11月26日,赫尔还交给日方一份《美日协定基本纲要》草案,此即“赫尔备忘录”。其要点是:为了签订新的贸易协定和解冻资产,特提出以下交换条件:日美两国同意遵守美国历来主张的各项原则,两国倡议一切与远东有关的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出一切陆海空军和警察力量;日本撤销对汪精卫政府和“伪满洲国”的承认。

——据吴景平赵哲:评《美国对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态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赫尔备忘录”表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其产生的后果。

2017-06-19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一书,专章阐述“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以史为鉴——中国二战史研究综述》

材料二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对日本近代战争史有多处篡改的中学历史课本。书中“甲午海战”不再是由日本向中国发起突袭,九一八事变也简单地变成了日本炸毁了南满铁路,“侵略华北”被改成“进出华北”,“南京大屠杀”中的“屠杀”二字被抹掉,起因也竟然变成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90年代中期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活动沉渣泛起,政界、财界、教育界、舆论界、文化界、学界的右翼势力相互配合呼应。

一《战后日本关于民间认罪的不完全记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的论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对待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影响。

2017-04-21更新 | 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士大夫。在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促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

——据刘广莉《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

材料二   沈阳知识界爱国志士从1931年底到次年1月冲破日伪军警特务严密监视。将生死置之度外,搜集整理反映九一八事变实况的材料,编辑成《TRUTH》汇编,向国联调查团上书,捍卫中国话语权。大学教授刘仲明、社会教育家张韵冷、医学家刘仲宜等九人,在递交的材料上郑重签名,史学界称其为沈阳“九君子”。经三位英国绅士书写证明信等方式辗转协助,形成符合国际法惯例的文件,历经周折.上交给李顿调查团。调查团形成了以(TRUTH》等材料   为主要依据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对日军侵略行径作出了三项定论:一、“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二、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有计划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三、“满洲国是日本一手操纵和控制的政权”,“不能认为由真正的及自然的独立运动所产生”。1933年2月,国联特别大会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一致通过。日本恼羞成怒,宣布退出国联。

——据徐建源《从六君子、七君子到九君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
2020-04-15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