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短暂的春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79212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明代成化、弘治(14651505年)以后,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使当地丝织业有了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大生纱厂大事纪年表

时间事件
18981899破土动工,投产
1907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
19141921利润达1000多万两
1921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
1922由于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等原因,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被银团监管
1925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
1935第二纺织公司倒闭

——整理自张孝若《张謇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大生纱厂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坎坷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战”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断设厂矿379家,平均每年63家,新投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1430万元,年平均设厂数和投资额均比此前19年间增长一倍以上。 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欧洲是中国出口蚕丝的主要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汇率变动,再加上欧洲战火蔓延,中国蚕丝出口量减少,因此与棉纺织业的繁荣成对照,中国机器缫丝业反而呈现萧条的趋向。1914 年仅上海一地的56家丝厂中,停工歇业的达到30家之多。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机器缫丝业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两则材料关于当时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史实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2020-07-23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群接受现代观念的人开始组织建立新型的产业……后来又转而制造西式的武器和蒸船。但是,这时政府权力已落到年老的慈禧手里。在1908年她去世前,她一直控制着她继承人的一切权力,阻碍了改革。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民国的前10年间,中资现代工业的增长很快。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由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时军火生产,又缺乏船只运输,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这为中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这些工厂(和矿场),多是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并且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等地。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慈禧时代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民国的前十年间”中国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03-08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试分析F2属于那些因素。

2017-08-09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