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7923662
“华夷之辨”起初带有划分中原和周边的地域歧视色彩,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表明(     
A.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消失B.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加强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D.传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据此可知(     
A.华夷有别观念已经消失B.各族习俗礼仪发展趋同
C.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D.华夏文明始终一脉相承
2023-10-13更新 | 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春秋时楚人以蛮族自居,楚国贵族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战国屈原的《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意为“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高阳氏又称颛,相传是中原华夏族公认先祖黄帝的孙子。上述材料说明(     
A.分封制已不具效用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C.楚文化已自成体系D.楚人民族起源缺乏考证
2023-11-08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A.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B.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023-12-30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