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1 题号:18069673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宋代的基层治理”主题探究时,搜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基层治理

材料一   宋代户籍在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城市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特点》

材料二   宋代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监督,在乡里的基础上,实行保甲制度。县一级的基层官员,在推动政务与建设上常要籍助地方的力量,基层组织及其管理人员越来越职役化,地方豪强与菁英——地方官员——基层武力与胥吏构成了基层社会的三个支柱。

——摘编自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材料三   《吕氏乡约》用合约文字的方式概括了此前中国乡村社会中那些世代相续、口耳相传的成训习俗。“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条目用通俗的语言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四   宋朝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遍及全国各洲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

——摘编自赵映樁《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1)请以四则材料为基础,完善宋代基层治理体系结构图。

(2)有学者认为,宋代政府通过调整地方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以新的政策工具调动管理资源,延展了国家统治力。结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基层治理】

材料一   宋代宗族活动进一步下移,庶民化的宗族开始参与社会治理,基层官府依托地方宗族行使权力,主导乡村基层治理,但同时又试图以地域性行政组织来取代宗族组织,削弱其权力地位。理学家主张恢复古代宗法、重建宗族制度。北宋张载认为宗法能够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世系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当时朝廷采纳了这些想法,鼓励士大夫阶层建宗祠,修族谱。明中叶以后,基层政权通在宗族内部推行乡约或依据乡约的理念制定宗族规范,实现了宗族的组织化。明清实行保甲制,宗族的互助功能大大加强,通过宗族公共财产来济贫、助学,宗族的 社会保障功能加强,呈现出一种自治性的倾向。

———摘编自张绍良《宗族组织与基层治理关系探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土地改革、集体改造、政党下乡等三大组织化方式,推动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政治整合。1955年,农村党员总数达到 600万至 700万,自此以后,党组织基本下沉和覆盖了所有乡村,将原先离散化的传统乡村吸纳到党的组织体系之下。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国家权力开始从乡村抽离,乡村社会出现了短暂的 治理真空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助推了乡村基层治理体制向村民自治体制 转型。

———摘编自颜德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基层治理的探索:基于组织化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以来宗族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意义。
2022-11-12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 1962年在广西宁明县那堪迁隆出土的“迁隆州印”土官铜印。铜印为正方形,扁条形钮,印文为篆书“迁隆州印”。背面左刻“迁隆州印”,右刻“永历二年三月□日礼部造” (注:南明永历二年,即清顺治五年) ,上刻“永字七百二十号”,均为楷书。


材料二   清代,在土司统治地区全面进行“改土归流”,土司地区的主要官职由汉人担任,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较大土府、州、县、峒,相继被裁革,由清王朝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

——摘编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

材料三   “木铎徇路”源于《尚书》的记载,象征着王者布施政教的治世图景。明太祖创设木铎老人制,将之纳入了明初基层治理的布局当中,清朝进一步将木铎徇路视作彪炳朝廷治道的象征加以构建,使得“木铎”成为广泛分布乡间的风教人员。“木铎”职司巡行宣诵政教谕令,其制先后与里甲、乡约和保甲等体系结合,逐渐形成“徇道宣诵”与“坐堂讲演”相维的运作形式。木铎老人身兼“政”与“教”、“吏”与“绅”等多重身份,他们流动的宣教方式可深入乡间闾巷,弥补学校等施教系统难以涉及的范畴,进而与乡约、宗族等媒介共同构成一套分层连动的政教下渗体系。

——摘编自杨念群、孙岩:《谕众劝俗:木铎制与明清乡里社会的政教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则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实施木铎制的制度依据,分析木铎制对基层治理发挥的作用。
2024-01-17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是通过两条平行的轨道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的轨道,它以皇帝为中心建立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由官员与知识分子来实施具体的治理,最后可以到达县这一层;另一条是由乡绅等乡村精英进行治理,乡绅是乡村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而宗族是乡绅进行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

——摘编自郑卫东《“双轨政治”转型与村治结构创新》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发生重大变革。从白莲教起事到太平天国运动,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民间治理系统即以乡绅为核心的乡族体系开始一枝独大。鸦片战争促使国人逐渐觉醒,成立各种社团逐渐成为新的治理主体,对社会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民国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进一步变化。在官方系统方面,县下设区进行管理,区逐渐成为县下常设的政区。在民治系统方面,乡族与近代社团并存,尤以社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建立的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真正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路径及制度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变革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2021-06-26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