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8294227
2032年左右,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2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编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赡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形成的原因,谈谈古代养老制度对今天养老制度建设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夏朝就建立了粮食仓储制度,并且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在粮食储备设施方面,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建设了中央粮食储备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注重地方粮仓的建设。粮食储备分为官办储备和民办储备两种类型。其中官办储备主要多用常平仓、惠民仓、广急仓等仓库进行储备;民办储备一般多用义仓、社仓、预备仓等仓库进行储备。为了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国家制定了粮食储备管理条例和制度,如西汉的粮食会计簿册和秦代的仓律。古代粮食储备发挥着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备战应战三方面的作用。

——摘编白费佐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躲避战乱,农民外逃,土地荒废,粮食产量锐减,粮食仓储日益萎缩,仓政废驰,粮价飞涨。据限务委员会1930年的调查显示“各地仓舍幸完储谷未散者,百不获一”,曾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湖南甚至出现了“所有仓廒,数年不加修理,大率被毁”的修状。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连增”。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也由过去的粮食产量低、供应量不足,逐渐转变为在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量的同时,通过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适度进口,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数量要求的同时满足对粮食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形成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造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

——摘编自金梅《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要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划减等挑战。

——摘编自陈思钢等《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疫情背景下较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
2022-05-21更新 | 1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莫之能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

序号记述出处
1武德七年,始订律令,⋯⋯笃疾、废疾给四
十亩,寡妻妾三十亩
《旧唐书》
2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
诸州
《唐会要》
3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赐
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正
《唐大诏令集》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规定: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政治伦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救济制度的变化,并简评英国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3-01-16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时发政施仁,从救济鳏寡孤独这四种人开始。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时置仓积谷,预防荒年。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北宋范仲淹捐出全部个人资产,在苏州成立一个“范氏义庄”,将自己一人之财富转为家族共享之福利。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共二大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再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截至2020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

——摘编自董克用、沈国权《党指引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百年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2023-02-24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