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0 题号:18341541
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这反映出(     
A.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B.宋代转运使的权力膨胀
C.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D.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49年春至冬,我国一些地区相继发生旱、涝、虫、疫等自然灾害,中共中央发布相关指示,全国各地成立救灾委员会,并通过发放救济物资、开展社会互助、开展减租退押运动、安置灾民等措施使灾情得到遏制,1950年,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材料中的治灾举措(     
A.得益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D.杜绝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2023-09-07更新 | 2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乾道五年(1169),为储粮备荒,朱熹在借鉴青苗法的基础上,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淳熙八年(1181)十二月,宋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由此,关于“社仓”的合理解释是(     
A.由官府创建再交民间经营B.确保了儒家私塾学堂经济支撑
C.将仓储建置延伸到了乡村D.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景象
2023-11-13更新 | 2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河阳地区受灾,朝廷开常平仓、省仓进行赈济,但因赈济钱粮不足,“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以赈饥民”。这(     
A.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
C.开创了防灾的制度体系D.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2023-02-08更新 | 6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