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9 题号:18592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棉纺织革命与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先在英格兰发生,很快就席卷整个欧洲的棉纺织革命,事实上首先是对印度工业的模仿,然后作为一种报复,赶上并超过印度。”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光绪十二年《遵化通志》记载:洋线盛行以来,价廉易售,玉(田)丰(润)产棉之境苦难销运,种棉倍少,纺线织布亦鲜利益,多至辍业。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首先发生于英格兰的“棉纺织革命”主要成就是什么?对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世代传习”与英国“专利保护”
材料三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时代传习,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经验不断积累;但同时也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订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据《大国崛起》《为什么175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传习有何影响。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有哪些?分析材料说明“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西欧在 16—18 世纪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的发展又可分为两 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金属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 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金银 越多,国家就越富强,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因此各国纷纷实行保护 关税的政策,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 出口。英国自 17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以及 1815 年 开始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这些政策完全是为英国大商人、大船主及大地主的利益 服务的,局部的也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工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776 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创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 治经济学体系,此后几十年大卫·李嘉图等人发展和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 争和自由贸易,从根本上否定了此前西欧各国盛行的重商主义政策。1846 年英国废除限制粮食进口的《谷 物法》,自由贸易政策迅速发展。1849 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减免了两百多种货 物的进口税。1851 年,英国议会宣布“自由主义”为基本国策。

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 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因此英国统治集团不惜通过炮舰政策打开外国的大门,如 1840 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54 年参 加克里米亚战争,1856 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11-07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城市化推动了社会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在19世纪50年代的完成,英国工业生产在1850—70年间达到高潮,成为世界头等工业强国……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是相应的资源却没有相应地向城市集中,加之政府又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早期英国的“城市”问题愈演愈重。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威胁着市民的健康,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直接诱发霍乱等疾病。城市住房根本容不下蜂拥而至的乡下人,住房十分拥挤,工厂劳动的报酬也少的可怜。

——胡立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城市病的治理》

材料三   1833年议会通过《工厂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人工作的时间及报酬做了明确规定。1847年通过《河道法令》,严禁向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排放污水,并责成各级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此外还先后颁布了四部《工人住房法》,要求政府为工人提供更廉价的、适宜居住的房屋,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和英国解决“城市病”的途径。
2022-06-29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大计划”本质上的共同点,并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