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4 题号:18818791
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化使得(       
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
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当时(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极端混乱
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宰相权力的日益强化
2022-09-30更新 | 1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明朝,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勤,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由此可见,明代此举
A.有效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C.高度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体现了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
2021-10-08更新 | 2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材料中的“朕”有可能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
2020-10-11更新 | 2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