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898008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与语言

材料一在苏美尔人的遗物中,文字是最惊人的发现。在很古老的年代,苏美尔人的文字似乎就已非常成熟。这些文字不单已够宗教、商业之用,而且还作成诗文,表达极其复杂的感情及思想……苏美尔人留于泥板上的文字,以其笔画若楔,故称楔形文字。在出土的泥简中,其所记载的内容,种类极其浩繁,有官文书、私文书、宗教记录、文学作品、法庭判决和流水账簿。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

材料二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三   美洲地区主要语言分布图


   

——摘自邓辉《世界文化地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楔形文字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分析出土泥简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洲地区语言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某大洲15-19世纪人种变化估计数值(单位:人)

年份白人黑人混血人种原住民
1490年00050 000 000
1570年138 000235 00025 0009 700 000
1650年725 000815 000644 0009 105 000
1852年1 319 0001 188 0006 252 0008 211 300

(1)使用不同的线条,在图中画出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三条主要路线。
(2)判断材料二所示的大洲并说明依据。
2021-04-08更新 | 2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阿尔及利亚被法国武装占领,被强行宣布为“法国属地”。此后,在阿尔及利亚逐渐形成一种半封建、殖民地的经济结构。以法国人为主的欧洲人在阿尔及利亚的主要经济部门中占统治地位。法国殖民者利用强占的土地,吸引大量法国移民移居阿尔及利亚。法国除出售部分土地给法国移民外,还把土地转让给法国的大公司和投机商人等,建立了众多的大领地和种植园、在法国统治下,阿尔及利亚的农业开始朝着宗主国所需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葡萄和蔬菜成为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两项农作物。所产葡萄被销往法国,制成葡萄酒后再销往世界。1851年,法国把两国关税统一起来。20世纪初,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的全部国土,至此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完全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阿拉伯国家简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阶段       时间       来源地       备注

第一次浪潮       20世纪初到1945年       中东欧国家:       一战结束后,法国的社会经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引进外国劳工成为发展的必然,外国劳工的涌入备受欢迎

第二次浪潮       1945年到1973年       中南欧与非洲二战后,法国亟待重建,但中南欧国家提供的劳工依然不能满足需求。原法国殖民地相继独立,法国与他们签署了引进劳工的合同。1945年法国政府制定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移民法案,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负责外国劳工的招聘和协调事宜

第三次浪潮       东欧、北1974              非、亚洲的至今难民和非法移民       “石油危机”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衰落,法国失业人数急剧攀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停止外国移民”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各种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推波助澜,法国在此后日益紧缩移民政策

-摘编自宋全成《从民族国家到现代移民国家:论法国的移民历史进程》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中叶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殖民侵略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解读20世纪法国移民历史进程。
2023-05-10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时,政府对移民采取徙富政策,徙苏、松、杭、嘉、湖民于凤阳;采取“由狭乡到宽乡”的政策,徙山西泽潞之民于河北。明末的农民战争使四川地区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严重。清康熙时政府便颁布了一系列招民来垦的法令,从而形成“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但后来移民已经超过了政府的倡迁范围,自愿迁移是主体。雍正五年,政府停止了带有优惠性的移民政策。在移居四川的大潮中,移民们都想“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各带盘费,携同妻子弟兄等安分同行”,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致富。明清时期的移民不再仅限于某些地区,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移民现象。以广东为例,清代时广东人口流迁的方向呈放射状,即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谢万里《试论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1850年到1870年期间,德国农业人口大量迁徙首先是从西里西亚开始的。广大的上西里西亚农村地区的过剩人口转移到较狭小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历史上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德意志东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压力,于是东部农民就将自己的子女输送到西德意志的工业区,以便于从事工商业……这使鲁尔区的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60年到1870年鲁尔区的人口至少增加了4倍以上。人口流动和集中使德国中西部的许多小城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从而改变了德国社会中传统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固有的职业结构。

——摘编自郝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023-08-28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