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6 题号:19179372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下中央决策方式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彰,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楷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给事中掌侍奉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门下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钞之。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遣之。”

——摘编自《唐六典》卷九

材料二   廷议与廷推在明朝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是中央各部门的平等议事制度,廷议廷推弥补了明朝缺乏中枢机构协调的缺陷。“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举凡立君立储、建都、郊祀、宗庙、典礼、宗藩、民政、漕运、边事等皆在可以之列。正统十年,重要政事“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廷推形式与廷议大体相同,但议题专为人事。隆方以后,阁臣不经廷推入阁者,往往引起争议。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央政府的决策是如何出台的。这反映出唐朝中央官制的何种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出现廷议与廷推这一种独特的制度的原因。与唐朝相比,明朝在政府决策方面的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其发展演变中,中央集权不断巩固和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上(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初为杜绝方镇太重,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0-12-03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疆域的发展变化,表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力量和悠久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县的数目增减变化原因来看,主要有……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形成的,无可避免地要承袭前代的某些制度,行政区划往往是最容易原封不动地承袭下来的。……划分县区,不能不考虑到山川河流的走向,也必须考虑到有利于防范和救济水、旱、蝗等天灾。……对于县的增减,疆域的划分,必须对自然环境和人事进行综合的政治考虑,县的大小是根据治理人口的多少、赋税的多寡、地区的险要、辖地的广狭等来区分……

-摘编自韦庆远 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魔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政治上曾出现过种种的动荡和危机,周以后,朝代更替,民族相争,但是商征服夏又继承夏,周征服商又继承商。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相沿基本不变,并未发生政治史上的断裂现象。政治史上的连续性在疆域上表现持续的稳定性。

--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载《清史研究》1996年第3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县的数目增减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秦朝征服岭南后新设的郡。
(2)根据材料二并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边疆地区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的创新措施。相比于唐朝“羁縻之州”,元朝的边疆管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阅读材料三,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阐述:①综合上述材料,以秦、元地方行政制度为例,阐述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连续性”。②结合所学,以西南地区为例,阐述中国古代“疆域上的稳定性”。
2021-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中央政府除设置总管全国行政的丞相外,还设置了执掌军政的太尉和执掌群臣奏章、起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丞相不仅不掌军权,还受御史大夫的钳制。汉武帝时又设“中朝”,以控制外朝丞相权力的膨胀。

在唐代,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组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大大加强了皇权。宋代,分割相权的统治术又有了发展。皇帝在宰相以外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防止宰相擅权,同时建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财政权。

材料二 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废除了宰相(左右丞相)官职,由他亲自接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成了政府首脑,宰相的权力归皇帝独揽。此后直至清朝,虽设有行使宰相部分权力的内阁,但阁臣不再具有宰相的执行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2)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宋代相权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2024-01-18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