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94512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对历史及史前时期的建筑物等不动产、可移动文物(动产)、发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规定由教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1889年,法国文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位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摘编自顾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近代以来,“海外洋商不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刘、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查各国民政应行保存古迹事项,范围颇广……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咸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几兵燹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另外,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法国文物保护的演进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历史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时期,王征就对机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王征因为九次进京考试,所以有机会接触到西洋的一些机械成就,他对机械的兴趣便更加浓厚了。王征的发明有很多,如灌溉机械“虹吸”和“鹤饮”、计时器“轮壶”、耕作机“代耕”,以及“自转磨”“自行车”和先进的武器“连弩”“自飞炮器”等。1626年,王征在北京与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的交流中,曾向他们请教《职方外纪》上所载的西方奇器,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许多西方的关于力学、机械学方面的书籍。他还曾向金尼阁学习过拉丁文。由此,王征得知了欧洲的《诸器图说全帙》一书的概貌,遂即由邓玉函口授,王征执笔,并参考其他书籍,选择“关切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翻译成书三卷,名为《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连同王征自著的《新制诸器图说》一卷,于1627年在扬州刻印成书,刊行于世。

——摘编自姚远《我国明代引进西方力学的先驱者——王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征在科技领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征取得上述科技成就的原因。
2024-03-09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1年开始,日本先后颁布了《古器旧物保护法》《古社寺保存法》等,重点保护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1950年,日本出台《文化财保护法》,首次将工艺技术和戏剧、音乐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政府保护对象。日本将文化财富按有形和无形来划分的做法,至今被联合国在文化遗产划分上采用。工艺技术上或表演艺术上有“绝活儿”的老艺人,在日本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国家通过专项资金资助他传习技艺、培养传人。日本传统的手工伞、漆器、雕刻、陶瓷、和服、净琉璃等各种古老手工艺得以流传,并高水平地保留至今。在日本各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种各样的保存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和团体比比皆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起日本中小学在普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艺能。日本人还在国内外不断举办工艺大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文化财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使人们通过文化财产的活用,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据王丽莎《日本怎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2023-06-23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大英博物馆”词条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1905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提出“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华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博物馆,解放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
2023-06-16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