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隋唐的统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9467781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炀帝)筑西苑,苑周二百里,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开通济渠,引汴水,开邗沟,置离宫,造龙舟上行幸江都,御龙舟,龙舟四重,皆饰以金玉,舳舻相接二百余里帝谓侍臣曰:“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乃复议伐高丽。

——《资治通鉴·隋纪》

材料二   唐代名相陆贽称许租庸调法:“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李雪华《关于陆贽论两税法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后期,户籍“浸坏,多非其实”,“所在赋敛,无复常准”,民众“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留下的本地百姓“百无四五”。这种情况下,宰相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租”、“庸”、“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炀帝作为一个处在中国长期分裂后重建大统一时期的皇帝,又是处在中古社会鼎盛发展的起点上,他的许多活动带着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西巡之外,还有北狩、建洛阳、修驰道、筑长城、开运河、下江南等等,他以极大的魄力和强度发疯似地干了十几年,但他并不是发昏,他做的一些事,不无建设和发展统一国家的历史内容。许多做成功了,有的做糟了,特别是他本人残暴的专制君主的品格,在做一些本无可厚非的事时,也给人民带来格外深重的灾难,积累成无法忍受的负担,最后征辽东激起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

——胡戟《再评隋炀帝:雄才大略有重大历史建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列举能够证明的实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隋炀帝历史形象恶劣的原因。
2021-07-22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

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情况。

——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角度,归纳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的藩镇的异同。
2023-11-1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军事方面,隋继承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府兵是职业兵,兵士皆入兵籍,不属州县地方管辖。家属亦随营居住,编为军户,不属民户。这种战时的军事制度在隋统一南北以后显得不合时宜。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军人除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家属一同列入州县的户籍,成为民户。他们及家属与百姓一样,按均田制授田。军人有较为稳定的家庭生活,他们平时耕作和生产,但须在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遇有战争则随军出征。由于府兵要负担兵役,出征时自备衣粮,因而虽授田但却免租调力役。府兵的统率,隋文帝设置了卫府制度。中央设置12府,军权集中于皇帝,有利于府兵行使保卫国家统一和镇压人民的职能。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后府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府兵制改革的军事作用。
2022-03-19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