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9479601
魏晋南北朝初期的石窟寺壁画以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未成佛时的前生故事为主;到北魏中期,开始出现王公、王母、伏羲、女娲等形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雕刻技艺不断提高D.文学作品世俗化加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官学教育受到冲击,分布各地的门阀士族以家庭教育的模式承担起传承儒学思想上的责任;除儒学的发展之外,还融合了其他思想,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士族家庭教育成为儒学传承的重要渠道B.察举制推动着儒学世家发展为门阀士族
C.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在此时期基本实现D.书法绘画艺术完成理性化和自觉化发展
2022-03-24更新 | 47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达数十人,最终形成了琅琊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士族文化垄断式积累B.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C.齐鲁儒家文化的传承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2023-03-10更新 | 8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魏晋时期的辞赋创作中,自然灾害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灾害书写展现了当时人民遭遇旱热、洪涝、雷电等自然灾害的艰苦图景,作品中蕴含着“天人感应”和“道法自然”的相互对立的灾异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料价值。这种灾害赋作
A.旨在讴歌帝国或规劝统治者B.体现了社会现实
C.紧扣时代主题抨击政局动荡D.重构了社会秩序
2022-05-01更新 | 2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