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9 题号:199830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轼对于商鞅变法可以很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虽不否认,但认为这样的政策法令太过倾向于国家利益,民众却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特别是在变法初行阶段,会让民众不理解或超过其承受程度而产生怨怒与抵触;并且变法措施重利而轻义,推行峻法酷刑而弃用道德教化,“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苏轼进而在《商君功罪》一文中提出了“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的观点,认为追求富国强兵而没有很好顾及民众的舆情与实惠,即使夺取天下,也会很快丢失。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材料二   秦自孝公以后至于始皇,相传六代,沿守着商君的法制,奖励耕战,勤俭建国,发愤图强;又加以得到地理上的形势,居高临下,俯瞰着东方六国,远交近攻,进行蚕食……因此,秦虽变法最迟,而却收到了最大的成功,变法以后仅仅一百三十年,在秦始皇的手里终于完成了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同时也完成了此后统治全中国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大封建局面。

——摘编自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


(1)据材料一,归纳苏轼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现实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郭沫若高度赞扬商鞅变法的理由。综合两则材料,概述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3-10-16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次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是缘于农村的现实现状……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城市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此来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恩格斯

材料二   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则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形态演进角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内涵,用材料中恩格斯观点的角度简述这次“社会大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中关于宋代社会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从经济角度给予说明。
2024-02-06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