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 洋务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200146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年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②然今之部寺,率皆守旧之官,骤与改革,势实难行,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一曰法律局……二曰度支局……三曰学校局……四曰农局……五曰工局……六曰商局……七曰铁路局……八曰邮政局……九曰矿务局……十曰游会局……十一曰陆军局……十二曰海军局……十二局设,庶政可得而举矣。

——1898年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③第一折参考古今,会通文武,育才兴学,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第二折法必应变,整顿者十二,提议停止捐纳实官,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西法必应,兼采并用者十一,广派游历、练外国操、广军实、修农政、劝工艺、定矿律路律商律及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籍等。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晚清开展的数次变革取得的成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述变革的结局给予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展开了多种救亡图存的斗争。

材料一

抗争与探索(代表事件)代表人物主张
A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剿发逆,勤远略”
B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蔡元培,鲁迅,刘半农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宗教

材料二   近百年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1)根据材料一所示表格,在ABC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任选ABC中的一个事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事件名称后再进行评价)。
2022-08-24更新 | 1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1010日,梁启超在天津发表“辛亥革命之意义”,他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把现代化运动导向了社会经济领域。洋务派认识到国防军事的现代化有赖于经济的现代化,“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维护民族独立,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也是洋务派转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民用企业多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几种形式出现,采用雇佣劳动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因而在中国第一次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王继平《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


(1)材料一中的“周朝革命”是指西周建立的政治制度,请举出西周时期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两例即可)
(2)材料一中提到的第二回革命是指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在中央与地方各推行了什么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地区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藉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欧洲人藉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增长和民族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的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殷海光文集》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各自的立场。
(2)根据两段材料,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证。
(3)两段材料的主要评价标准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看法?
2020-03-20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