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0226125
荀子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庄子则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A.战国思想的混乱B.统治阶级的要求C.思想主张的趋同D.目的上的相通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墨子说:“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由此可见,两人选人标准的相似之处是
A.毋论出身B.军功高低C.品行优劣D.能力大小
2020-02-02更新 | 2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诸子对利用舆论来管理基层社会的态度各异。孟子主张君主决策时要把国人的舆论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盲从。韩非主张应采取对统治有利的舆论,但前提是必须受到法律制约,“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两种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稳定社会秩序B.加强君主专制C.强化思想控制D.维护贵族利益
2023-09-02更新 | 2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是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关于“义”的理解。据此可知,他们都把“义”视为(       

思想家

理解

孟子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天下可运于掌”

荀子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墨子

“万事莫贵于义也……顺天意者,义政也”

管子

“无德(义)而欲王者危”


A.治理国家的准则B.加强专制的工具C.区分尊卑的标准D.实现统一的手段
2023-03-0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