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02 题号:202793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走向专制暴政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宗正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2020-04-25更新 | 2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肃初于袁术处任东城长,后见术无纲纪,率领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希望辅佐明君。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因其(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之业也。”鲁肃还建议孙权:“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在曹操南下入侵东吴之时,东吴众谋士都劝孙权降曹,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周瑜于病重时向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狐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摘编自王宇《杰出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肃成为东吴都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肃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2018-02-10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汉武帝连年用兵,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以商贾豪张兼并无厌,致使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200万口。天汉二年(前99)以后,南阳、楚、齐、燕、赵之间,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汉武帝派“直指绣衣使者”分区镇压,但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难以平息。严峻的社会形势使汉武帝感到不改变现行政策,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征和四年(前89),武帝下诏(轮台诏书)追悔往事,公开承认过去兴师不当,表示以后要停止用兵,务在禁苛暴,止擅斌,力本农,只求不乏武备而已。随后,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意在“思富养民”,任赵过为搜粟都蔚,命他推行代田法,改革农具,以示鼓励农业生产。“轮台罪己诏”及其附带政策的出笼,使农民暴动的局势暂时得到缓解,使一度动摇的西汉统治重又稳定下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轮台罪己诏,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解决现实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017-12-16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