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02836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时,青年思想家王通总结孔孟、董仲舒的思想理论框架,提出“中道论”。他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统称为“中道”,并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提出“道”是认识和修养的目标,个人只要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简称“五常”),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在五常之中,他认为“仁”“义”是教化的根本,其中“仁”是起点和先决条件,应该存“道义”而去“利欲”,这一观点为后世的理学家所继承并将其推向极端。他重视礼的作用,提出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应以礼为准。王通的《中说》虽然是儒家著作,但在其中又能看到“老”“释”的一些思想。他主张“无争、无辩”,反对三教相互攻击、诋毁,但又主张佛、道应以儒学为主体。

——据王仲营《隋唐五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王通“中道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通的“中道论”思想。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的孔子。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编自《李大钊全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2)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2023-04-17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唐代武则天曾利用佛教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佛教几乎成了武周的国教。武则天修建了很多佛寺,许多人出家为僧。佛教势力发展,“是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全国的僧尼人数膨胀到数十万。僧尼不服役、不纳税,建寺造像又是绝大的浪费,给封建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机。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下令裁汰僧尼,强迫一万二千僧尼还俗。同年下令,所在不得创建佛寺,并禁止民间铸佛像和抄写佛经。这些措施,使武周以来滥兴佛寺、广度借尼的歪风遭到沉重打击,抑制了佛教势力的发展,对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具有明显的极作用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初佛教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采取抑制佛教政策的影响。
2020-08-06更新 | 1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文化在思想、艺术方面对唐朝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2021-10-14更新 | 2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