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0440545
西周时,楚国国君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但到了春秋时,晋、楚之战后,楚大夫建议通过晋人在战争的惨状威慑晋人,楚庄王引用《诗经》“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表示反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影响广泛B.标志楚国霸业建立
C.民族交融日益深化D.华夏认同逐步产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材料旨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
A.经济文化交流B.民族融合C.服饰交流改进D.生活习惯的趋同
2021-10-19更新 | 1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以农为本,并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与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材料论述的是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
A.本土性B.开放性C.包容性D.封闭性
2022-06-16更新 | 5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B.战国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动
C.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D.儒家逐渐放弃了夷夏观念
2022-03-19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