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民族主义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4 题号:206270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阐释了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既非资产阶级共和国,又非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三种国家形态,是中国“‘建国’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若走循序进化的路,必须以内部经济的政治的成熟为条件”。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诞生于美洲对殖民统治的反抗,进而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他对民族主义的内涵具有以下几种表述:

1)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诱发一种尊贵的自我牺牲。

2)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有限的,即使是最大的民族,他们的边界也是有限的。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不可能无限制地包括全人类。

3)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古典王朝的衰微,工业化经济、民族印刷业、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2022-03-31更新 | 39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2021-10-29更新 | 19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长城,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识别程度最高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于遣戍伊犁途经嘉峪关时写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表达了他抗击外敌侵略的愿望和悲壮不屈的浩然之气。19355月上映的抗战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电影放映后迅速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把“中华民族”和“新的长城”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关于长城新内涵最经典的表达方式”。至此,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已清晰可见。19499月《共同纲领》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明确地把长城推向新中国的国家象征地位。2014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海内外发表新年贺词,背景画始终是万里长城。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